发布时间: 编辑:四川学生资助网 浏览:loading...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何冬
何冬,男,汉族,1994 年1 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 2012 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乐山市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创青春四川省创业大赛银奖、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国家二等奖,获得四川省首届旅博会优秀志愿者、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 A级证书。
每一个人心中都种着梦想的萌芽,而自踏进大学那一刻起,这颗小小的萌芽就开始在我的心田中悄然成长。
从小就喜欢天马行空思考问题的我,如今褪去了当初稚嫩的想法,变得成熟稳重、思虑周全,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渴望凭借着自身的冲劲,成为一个不负众望的有用之才。
大学,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不仅热爱我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同时我也喜好广泛涉猎课外知识,体育运动也是我的强项。我不但要求成绩过关,在思想素质、交际能力和做事效率等方面对自己要求也甚是严格。
在班级中,我担任着班长一职,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在学生组织中,我担任着学校学生团体联合会主席一职,协助上级领导管理着学校所有的社团。在过去的日子里,我通过这种方式努力地提高着自身的能力。最终,我的成绩也令老师们十分满意,得到了他们的赞赏。
我参加过第五届乐山市大佛节志愿服务和四川省首届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志愿服务,也曾在乐山市团市委实习,有着较为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对梦想的渴望。
创青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响亮的口号一直烙印在我的心底,作为一名自强不息的当代大学生,我希望自己不光是在理论上得到满足,同时也能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我曾参加过学校的创业大赛、乐山市创新创业大赛、四川省“创青春”创业大赛和四川省 “挑战杯”等比赛,始终以一个高水平、高要求的人生目标来 “创”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有着 “创”精神的我时刻注意着周围的动态,每天都会关注校内校外的新闻和消息。那一天,我一如既往地打开学校的首页,一条动态第一时间吸引了我的目光———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点进去一看是由国家教育部、国家商务部主办的大赛,比赛的项目涵盖了计算机、论文、科技创新等各方面,报名对象包括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在内的全国各大高校。此时此刻,我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根据自己的专业我在比赛项目中找到了与我相关的几个比赛项目。
“这个比赛我一定要拿下!”我心中暗暗地对自己说。
很快我定下我的参赛项目———高校校园导游APP,其中融合了互联网和计算机,这两方面是当代社会的一大热点,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李克强总理也提出了 “互联网+”的概念,所以我坚信我的项目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接下来还需要几个 “助手”,我在班级里找到三位专业知识技能过关的同学一起迅速建立起了我的团队,我叫它———开拓者。这是一支有活力、有梦想、有冲劲的梦之舟。
强思强践
每一次挑战和机遇面前都是困难重重,没有人可以轻易说成功。据我了解到,所有参赛项目中,高校校园导游APP是参赛组最多、竞争最大、淘汰率最高的项目。尽管这次的全国大赛难度颇大,对手也是十分强劲,而我却丝毫没有畏惧,更没有犹豫,因为心中的萌芽早已茁壮成长,可以独当一面。
万事俱备,只欠汗水。小组里,作为组长的我主要负责所有开发图像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参赛文档视频的编辑以及答辩,三名组员配合着我做好前台、后台和数据处理。这样一来,我们四个人就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又相互配合。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是7 月份,正当学校的放假期间,我们四个人留了下来,在烈日下每天来往于教室和寝室之间。
当看见我们的作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非常激动也非常欣慰的,在八月初提交作品的前两个星期,我们几乎是天天早上七点起床,深夜两点睡觉,遇到实在棘手的问题我们就坐在一起探讨换个思路去解决,最终如期完成了作品。这是我对自己人生信念的实践和贯彻,我希望能用我的汗水和智慧去浇灌心中的梦之树,让它不再畏惧狂风暴雨。
十天后,我收到了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出的决赛邀请,八月底在无锡市江南大学进行决赛。在组员的笑声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实现,也更加坚信自己的人生信念———自强不息。
在去无锡之前的这段时间我对我们的作品进行了改进,从一元的校园地图做成了多元校园地图,从在线获取数据做成了离线数据包,从单一的导航查询功能做成了可推送可交友的具有社交功能的校园导游APP。我,始终在路上。
决赛前两天我带领着我的团队来到了无锡,经过两天的商讨,最终决定由我作为主辩手,三位组员配合我给评委做现场展示。答辩时间是十分钟的演示加五分钟的专家提问,一进门我们按照常规自我介绍然后开始答辩,接下来我信心满满却又小心翼翼地给评委们介绍团队的作品,台下的组员们也很默契地配合着我给各位评委现场演示着。
一场完美的交响乐在评委的掌声中结束。
强少年
决赛后第二天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现场宣布比赛结果并颁奖,我作为领奖代表坐在大会堂的前面,一字不落地仔细听着主持人念着手中的台卡,最后听到了那个熟悉而温暖的名字———恭喜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代表队获得全国二等奖!我的内心是无法言喻的,我不快不慢地走上了领奖台,挺直了胸膛,这是我的骄傲、我们团队的骄傲、我们学校的骄傲!我们学校是本次参赛队伍中唯一一个获得国家二等奖的独立学院,当文思海辉公司董事长为我颁奖的时候,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兴奋!我又一次挑战了自己!
那棵在心中成长的树木不仅是我浇灌的成果,同时也是老师们悉心指导的结果,是学校给予的机遇、祖国搭建的平台使它茁壮成长!
从这些大大小小的比赛,长长短短的社会实践当中,我学到了太多知识,同时也时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去验证我的人生信仰,作为一名自强不息的有志青年,我的肩上不仅仅有我自己,还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生担当,我始终保持这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始终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始终不忘自己背负的时代使命,努力成为一名各方面能力突出的大学生,不辜负家人、学校和祖国的栽培。
师长点评:创梦创想创青春,强思强践强少年。在这样人生信仰下成长起来的他有责任也有担当、有成绩也有谦逊、有抱负也有实践,每一次挑战都是他攀登巅峰的垫脚石,每一次攀登也正是他挑战自我的那颗不凡心在跳动,怀揣梦想之火的苗亦可燎原,脚踏实地的他定是自强不息。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教授 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