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启智 巧手传承

发布时间: 编辑:四川学生资助网 浏览:loading...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李骁骁


李骁骁,女,汉族,1995年9月出生,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康复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13级学生。曾获 2014—2015学年国家奖学金、校级甲等奖学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成果交流大赛表演组二等奖、作品组三等奖,学校 “才艺大赛”第一名、学校“环保DIY大赛”最具创意奖、军训优秀学员、优秀团干等。

衣着自身缝制的汉服,我站在2015 年全国职业院校创新技能成果交流赛的舞台上。面对台下的万众瞩目,我从容、熟练地翻动着双手,在染布上撮皱、折 叠、挤揪。此刻,我正代表四川的高职院校,在现场展示被称为 “自贡小三绝” 之一的扎染制作工艺。我向所有人证明了:学业有成与人生有梦并不矛盾,因为 医学学习与文化传承都需要巧手与慧心。


信仰指路   爱国情怀相伴成长

我的爷爷是一名中共老党员,父母也均为中共党员。我从小就爱听爷爷讲民族英雄和抗战胜利的故事,爱国情怀相伴着我的整个成长历程。

大学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大学也是半个社会,稚嫩的我面临着在相对复杂的生活环境中适应各种挑战。也许自小听到党就感到特别亲切,当了解到大学里可以进行党课培训时,在有限的名额中我积极争取到了 学习的机会,在校期间我光荣地成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虽还不是正式党员,我总以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不管在思想还是在学习、 生活中都保持积极上进。上思想政治课时我总比男生更关心国家大事,课后对不懂的问题还要 “刨根问底”。这是我热爱国家、热爱党的一种朴实的方式。


慧心启智   友善在互助中滋长

以前听说学医的要胆大我并没有在意,当初只是为更好地照顾家里年迈的爷 爷才选择学医,直到第一次上解剖实验课,那一幕我觉得这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第一次进入标本室时看到浸泡在器皿中的各种人体器官,我恶心得想吐,第 一次做解剖实验时尸池中福尔马林的味道熏得我双眼直流眼泪,那时的我第一次 在心里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是解剖老师的幽默风趣却让我很快就忘记了初见 标本的恐惧,让我进入到了对于人体的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的奥妙探索中去。 在这又好奇又有点害怕的心理状态下,在室友、老师的鼓励下,我竟然爱上了解 剖学,还和同学们经常抱着骨头标本相互提问,共同研究学习。当有人再问我还 怕不怕进实验室时,我会理直气壮地指着自己说:“我是李骁骁,骁勇的骁,你说怕不怕?”

医学这门学问博大精深,沉浸在浩瀚知识海洋中的我觉得课堂所学仍然 “吃 不饱”,要想看到远处的风景,汲取更丰富的营养还要学会自己探寻。

在万方、知网最新成果中求知,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中解惑,在思想碰撞中交流,在闲庭信步时思索。晚自习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是我,早自习第一个走进教室的人也总是我。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校级甲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接踵而至,我也顺理成章成了同学眼中的“学霸”。我总认为“一花独放不 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不仅自己要努力 学习,还应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学习。面对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我总会耐心 讲解,并毫无保留地给大家分享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和学习技巧。期末复习时往 往不是我一个人去自习,而是带着一群人一起去学习,我带动了整个班级的优良 学风。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让我自己的学业有成,也让我与周围同学共同进步。

相互勉励、共同奋斗的大学时光,深厚而余韵悠长的学友情谊,这是我青葱 岁月中最珍贵的回忆,也是我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巧手传承   爱好为人生着色

都说大学所在的城市是一个人的第二故乡,加之我自小就有着深厚的民族传 统文化情结,来到自贡,我特别渴望揭开这座被称为千年盐都的文化之城的神秘面纱。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扎染文化之旅”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自贡扎染文 化基地,我那一天都沉浸在自贡扎染文化的艺术魅力之中。后来听说学院的大学 生素质拓展基地,下设五大类、四十个项目的二课堂。在琳琅满目的兴趣项目 中,我兴奋地选择了研修自贡扎染。

教扎染的老师是当地有名的扎染艺术的传承者,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手艺, 对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感、荣誉感,让我对扎染艺术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

利用周末和学习之余空闲时间,我跟着老师认真学习了为期一年的扎染工 艺,从未错过一堂课。因为固色好的染料需要专业设备才能调制出来,我还不辞 辛苦,经常跟着老师进出扎染厂,这让我的扎染技术得到很大的提升。随着我制 作的多幅扎染作品在学校的展品栏展出,我还想将自贡当地的文化与扎染艺术结 合,于是我的扎染作品中便出现了自贡的盐、龙、灯文化的图案。

有人或许会觉得我学扎染是不务正业,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学的是康复专业,我希望我这双手将来既能为病人减轻病痛,同时也能为生活创造美好。最重要的是能够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2015年7月,我代表学校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创新成果交流赛,与几位同学协力表演的文化传承技能展示项目获表演组全国二等奖,扎染 手工作品 “自贡三绝” 获得了作品组全国三等奖。


奋斗不止   大仁求学大医济人

“大仁求学,大医济人”这是学校的校训,也是我进入大学之后,学到的第 一个关于医学事业的哲学道理。我们在校园所学到的一切都是未来需要我们帮助的患者的救命稻草,所以要时刻保持着一颗仁义之心、赤子之心、良善之心。 

康复治疗接触最多的病人就是脑卒中的患者,我记得一位专业课老师曾告诉同学们一个令我铭记于心的真实故事:一位医院救护车司机,有较为严重的高血 压,在一次救护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突然有剧烈的头痛眩晕的现象,但是仍然坚持 把患者安全送达医院。同事发现其脸色不对劲,他还是坚持说“我没事,休息休 息就好了,快抢救病人吧”,说完就晕倒了。后来才知道是大面积的急性脑出血, 但已来不及抢救。

这个悲伤的故事带给我强烈的震撼,我默默在心底告诉自己:医务人员就应 该有这种仁义的奉献精神。同时我也时刻提醒自己学习一完要严谨,也许有一天 就因为你的一个马虎就害了 一个人的性命,也会因为你的细心而挽救一个人的 生命。

“路漫漫其修远兮”,学医之路漫长而艰辛。而学院“以学生的终身发展能 力为目标” 的办学理念,让我拥有了充实的大学生活和人生出彩的机会,鼓舞我 在求学、成长之路上继续迈进。当加入到 “灵犀义工” 的队伍来到敬老院为老人 推拿、剪指甲的时候,我收获到更多是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生命的充实。我是志愿者,是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干部,是学霸。在未来的路上,我也会继续用 我的智慧和巧手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和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师长点评:家风淳厚,志存高远。爱国情怀,丹心一片。孝心可嘉,毅力 可赞。互助友善,学业表率。大仁求学,大气襟怀。传承文化,人生出彩。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黄昌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