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升起的地方

发布时间: 编辑:四川学生资助网 浏览:loading...

四川农业大学 马良

  马良,男,汉族,1994 年10 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 (本硕连读)专业2012 级学生。曾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国家奖学金、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学校学生最高荣誉奖学金、学校优秀学生标兵、“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一等奖等。现保送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直博生。

我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小山村,两岁时家庭发生变故,靠外祖父外祖母将我抚养长大。他们终年种地,年收入不过千余元。梦想对我来说,非常陌生,我从来不去想它。2012 年,我终于迎来改变命运的机会,成为全村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来到四川农业大学,就读于农学院农学专业 (本硕连读)2012 级1 班。在这里,我开始了我的寻梦之旅。

求知之迫 学霸传奇

在学习方面,我深信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道理。经过刻苦钻研,我三年所学45 门必修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中,35 门课程90 分及以上,30 门课程获得了专业第一名,其中,高等数学拿到了99 分的最高分;连续三年加权综测居全院第一,获得学校学生最高荣誉奖学金、优秀学生标兵、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 A级证书等20余项奖励和荣誉;主持参与三项国家级、校内农业类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收录于 CSCD 核心期刊,荣获 “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省级一等奖……

人生苦短,努力在这个世界留下自己的足迹便是我努力的方向。一直以来我都以持续不断的努力来提高自己:每天7 点钟离开寝室,在自习室学习一会儿再去上课;晚上12 点后抱着一摞书再悄悄回到寝室。对待学习,我有独特的法宝“三问秘籍”:在课前将自己的疑问整理好,早早来到教室与任课老师探讨;在课上频频举手发问,与老师现场进行交流;下课时,更会 “缠”着老师交流自己的困惑之处,直到解决问题。

我曾任数学建模协会副会长,带领自己的协会荣获学校 “五星社团”称号,并带领自己的数模小组夺得第十届五一数学建模联赛一等奖、第七届电工杯数模竞赛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SP奖等多项奖项。

热爱农业 致力科研

由于来自农村,我从小便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小时候喜欢在田间自由奔跑的感觉,长大后每当心情不好便想要坐在田坎上看着太阳静静落山。对农村别样的情怀,使我在高考结束后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四川农业大学。我觉得作为农村的孩子,自己都不为农业做点什么,那么还有谁来做呢?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实践基础更需夯实。带着这样的信念,我在大一便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与探索。在祁鹏飞老师的指导下,我认真学习小麦品质测定相关知识,主持申请了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品种与环境互作对四川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常常在实验室从早上8点待到晚上11 点半,除了吃饭,毫不间歇。为了真正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在,在大二学年,我参与了王强教授指导的国家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玉米萜类植保素对小斑病的防御响应研究”,并通过该项目研究在CSCD收录的核心期刊 《西北植物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玉米萜类植保素代谢关键酶基因对小斑病侵染的防御响应分析》。在大三学年,我参加了“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以 “大豆主要农学参数可视化估测分析研究”项目获得了省级决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拥有如此丰富的科研经历离不开日积月累的付出。从大一起,我便有每天翻译一些英文文献的习惯。对于导师分发下来的经典英文文献,别人都只是丢在一边或者略作翻译,我则选择通篇精细地翻译。我认为仔细阅读经典并在此基础上广泛阅读最新文献,能够很好地提升个人的 “科研品味”。大三暑假我在北大参加夏令营,有道面试题是翻译一篇英文文献,当我通读完文献,刚翻译出题目时,面试官却突然叫了停。我一下非常忐忑,以为自己的翻译水平达不到要求。而此时面试官却笑着说:“从题目的翻译便能看出你的文献阅读能力很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北大老师的评价令我喜出望外,我更坚信唯有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让自己拥有如此深厚的积累,厚积而薄发便是如此道理。

榜样力量 展翅高飞

我希望用自己身上的正能量影响身边的人。我会在清晨督促室友起床上课,在全班发起 “同读一本书”交流活动,在考试前专门腾出时间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约上备战考研的朋友打球跑步,为他们加油打气。

三年的沉潜,终于在今秋迎来丰收。我申请了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的暑期夏令营,最终从上千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直博生资格。按照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培养模式,研究生入学统一采用 “轮转与选导”的方式,经过在不同导师与不同专业2~3 次 “轮转”后,方可进行学生与导师 “双向定导”。同时,在本年度的评优中,我以9.8 分的最高分斩获四川农业大学 “优秀学生标兵”第一名,成为学校 “特别荣誉奖学金”首位获得者。

三年以来,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贫困山村的孩子,今天有机会聆听世界知名科学家的学术报告,有机会进入中国一流高校继续学习深造,有机会走向更高的天空、拥抱更大的世界,这在以前,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我的寻梦之路离不开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平台,离不开老师们的悉心教导;面对未来,我在新的领域里将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不断寻觅与探索,让梦想成为现实,创造属于自己的更多奇迹。

师长评语:家境贫寒,身世堪怜。踌躇满志,锐意攻坚。砥砺品质,重责在肩。学术竞技,学海扬帆。学习达人,创新典范。梦圆北大,志存高远。鸿鹄之志,日月可鉴。青春无悔,不留遗憾。勇攀高峰,意在顶尖。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 黄玉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