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编辑:四川学生资助网 浏览:loading...
西南科技大学 陈孝强
陈孝强,男,汉族,1993 年9 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2012 级1 班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全国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2015 中国核学会年会志愿者、学校十佳励志人物,主持校创新基金项目2 项,发表论文 (SCI 收录)1 篇。
没有绿荫的装扮,12 月的绵阳已显得分外萧凉,光秃的梧桐树点缀着雨中的西南科技大学,就在三年前的那个初秋,一个男孩载着希望和梦想走进了这里。我叫陈孝强,来自四川省广安市的一个偏远农村,父母是淳朴善良的庄稼人,窘迫的家境使我无法享有如同龄人一样的优越环境,所以我很早就学会了担
当,也懂得大学生涯弥足珍贵。
青涩的大一 上下求索
翻开崭新的大学日记,那时的我很懵懂青涩,不知如何写下第一笔;那时的我也很拼搏奋进,想要准备丰富的素材。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土里土气的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会电脑,不懂时尚,更没有特长。但是我没有感到自卑,而是恪守自己的座右铭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担任班级团支书,加入团学和志愿者队伍,联系实验室导师,拼命学习课本知识,大量涉猎课外书籍……经过不懈的努力,我顺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并加入学院的卓越工程师班,参与到国防重点实验室的王小胡老师的科研课题中,以实验室为平台成功申报学校创新基金项目。
王小胡老师对待科研一丝不苟,耳濡目染之下,我终于找到了大学生活的轴心———科研创新。
奋进的大二 自强不息
大学的日记已经写下探索和磨砺,此时的我载着已经萌芽的梦想继续扬帆远航。以实验室为平台,我们组建团队参加全国第七届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随着研究课题的深入,知识薄弱和经验匮乏使我们感受到了调研的艰辛和预期目标的遥不可及,团队面临解散。此时,我凭借坚毅的性格凝聚和鼓舞了大家,用汗水替代泪水,将挫折化为动力,于困境中寻求方向。我们的付出换来了成功,团队的参赛作品获得了全国三等奖。
这次经历坚定了我从事科研创新的信念,踏实和勤奋也使我得到了王小胡老师的信任,成功参与进老师的科研项目———强辐射环境测量和机电系统抗核加固,开始了实验室、教室、食堂、寝室四点一线的生活。与此同时,我还担任学院学生勤工助学分中心主任,时刻关注着像我一样从寒门走出的大学生。我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因工作表现优秀,被学校评为 “先进工作者”。同学们经常问我这样累不累,我总是和大家打趣地说:“累并快乐着。”然而,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我 “累并快乐着”的生活。我的父亲被毒蜘蛛咬伤了喉咙后,顶着还未痊愈的身体到工地干活,不慎从3 米高的楼层摔到碎石场上,倒在了血泊中。我在病床前守着昏迷的父亲,端详父亲那满是皱纹的黝黑面庞和花白的头发,眼泪止不住地淌了出来。
稳重的大三 砥砺前行
此刻,时间在我大学的日记里除了写下科研和创新,还有对父亲病情的担忧和对家庭的责任。为了减轻家里的沉重压力,我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学习工作双重压力磨砺了我锲而不舍的心性,锤炼了我吃苦耐劳的品格,使我日渐成熟,遇事更加稳重和理性,也形成了我对科研的执着追求和拼搏的精神。
为了进一步提升科研素养,在跟进王老师科研课题的同时,我和实验室的师兄弟们重新组建团队参加全国第八届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在吸取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我们在作品中融进了更多新颖的想法,最终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的成绩。尽管没有取得突破,但是我收获了团结和友谊,最重要的是提升了科研创新的素养并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渐渐地,王小胡老师将部分与 “核辐射探测”相关的实验交由我独立完成。结合科研课题,我再次申报了学校的创新基金项目——— “基于硅光电倍增管的小型辐射测量探头的研制”,在王小胡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论文 《Influence of the Working Gas properties on the Anode Wire Modula-tion Effect of MWPC 》的撰写并发表在 《Chinese Physic C》上面。
在收获科研成果的同时,由于工作上出色的表现,我被推选为院学生会副主席,在工作上也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我带领国防科技学院载梦水火箭团队,利用寒暑假到偏远山区开展支教活动,被评为 “优秀志愿者”,所在团队也多次获得“西南科技大学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称号。团学工作的繁杂,科研任务的艰巨,要协调好它们并不容易,但我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工作标准,努力做到团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相互协调与促进,这也使得晚上熬夜和周末无休成了家常便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顺利通过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二级考试,被评为了西南科技大学十佳励志人物、优秀团学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并以智力成绩名列专业前茅、综合测评成绩排名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和表现脱颖而出,获得了2014—2015 学年国家奖学金。
永远的大四 青春记忆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大学四年转瞬即逝。面对大四,我的日记里面写下了大学前三年的百感交集和数不清的荣誉,可是却写不下现在心中的伤感和遗憾。我总觉得本可以涉猎更多的书籍,参加更多的竞赛,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一切都已回不去。
九月的绵阳秋意正浓,而大四学子的心却不免有几分忐忑,我们需要面对人生十字路口的诸多抉择。我时常会和准备出国深造的室友寒暄几句,也会为两个经常打游戏不关心学习的室友送上不厌其烦的唠叨。在得知被学校作为推免研究生免试升学的那一刻,我悬了很久的心终于缓缓落下,这意味着我可以免去找工作的艰辛和考研的煎熬而选择继续学习深造,走科研这条道路。没有后顾之忧的我通过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面试,拟录取为核技术应用专业加速器工程方向的学术型研究生。同时,我也通过面试选拔成为2015 年中国核学会年会的志愿者,负责会议期间杜祥琬院士的陪同和志愿服务工作。
保研的激动和志愿服务的难忘经历开始消散,一切又恢复了正常,依旧延续着实验室、教室、食堂、寝室四点一线的生活。我明白,过去的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曾经的辉煌不足以成为放松和停滞不前的借口,所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将荣辱不惊地看待自己所取得的所有荣誉,我奉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准则,踏踏实实地走好未来人生中的每一步!
大学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份职责,一份担负祖国建设事业的责任。生活总是在不断创新和挑战中被赋予新的意义,我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上必将不畏困难、志存高远,奔向理想的人生之路。
师长点评: 该生家境贫寒却自强不息,学习成绩优异,获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工作认真负责,担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科研创新能力强,获全国科技竞赛三等奖2 项,主持校创新基金项目2 项,发表论文 (SCI 收录)1 篇。
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院长、教授 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