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核梦 ———核能梦,核能梦

发布时间: 编辑:四川学生资助网 浏览:loading...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付雨

  付雨,女,汉族,1993 年1 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核工程与新能源技术系2012 级核工程与核技术4 班学生。曾获2015 年国家奖学金,2013 年、2014 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15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2015 年美国 (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14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赛区二等奖,获得2013 年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优秀学生。

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比任何人聪明,我所能做到的只是比别人多一份执着,只是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与核能的初相识是在高三的课堂,当时还过于年轻或者幼稚的我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学生。带着对经典物理的些许厌倦与叛逆,我对老师不怎么讲且高考不考的选修内容———近代物理,有着强烈的好奇与向往。带着这份好奇我一遍遍地翻看高三物理选修课本,那时的我并不理解小小原子为何蕴含如此强大的能量,却从此与核能结下了不解之缘。

想来可笑,当初的自己连经典物理都不通透,从未接触过高等数学,对核物理的理解也只是一知半解,连最基本的放射性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但也许正是由于这么多的不确定、不清楚,激发了我求知的本能,让我想了解关于它的一切。而在当时的我看来能解决这些疑问的东西便是核电,从此以后的我一心奔着核电而去。在别人眼里,我或许幼稚或许可笑,但正因如此,我决心将兴趣发展为学业甚至可能是事业。

学海无涯

2012 年9 月8 日,怀揣梦想的我来到期待已久的大学校园。从来到大学的那天起,我便清楚地知道:我的大学不可能像中学老师和长辈们描述的那般轻松快活,我来这里的目的是要打开一扇通往核电的大门。由于这一决定,现今的我可以自豪地说:“大学,我没有错过。”

初入大学,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朋友、新的老师、新的教学模式,一切的一切都在令我不断成长。而大学给我上的第一堂课来源于寝室安排的出错。性格偏内向孤僻的我曾以为一个人可以过得很好,当真正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独自居住而身边又充斥着成群结队的欢笑声时,我才认识到人类始终是群居动物。半月之后学校便意识到错将我安排到了混合寝室,这里的人来自各个系各个专业,有专科也有本科,在这里我认识到人与人的区别往往不在于智商和情商而来源于每一个细小的习惯。

我的大学没有那么多精彩,从某些层面上来说甚至有些失败,不善言辞的我学生会面试失败,没有聚会甚至没有那么多朋友,担任学习委员一职也是一波三折。我尽我所能去学习去努力没有浪费任何一天。在最自由、课余时间最多的大学时期我仅出游过一次,除了运动和休息,我所有的精力基本都放在了学习和比赛上。学海无涯可也并非那么清苦,我虽没有大家眼中精彩的大学生活但我却活出了另一种精彩。我没有太多朋友但却拥有最好的朋友,我们每一个都那么志同道合、相互珍惜,我们共谈梦想,一起运动、一起疯、一起在图书馆奋战到最后、一起熬夜备赛和参赛。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这份执着,由于朋友的陪伴,我在大一至大三学年综合测评排名一直保持前二,在数学建模比赛中也取得可喜名次,也渐渐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拥有更多朋友。

与数模的不解之缘

如果说 “核能梦”给了我的大学以精神,那数学建模便给予了我肉体,让我在大学活得有血有肉,充实愉悦,不再不知天高地厚,不再痴人说梦。

第一次听说数学建模是在大一 《高等数学》的课堂。似乎对一切大家觉得难的、新的、不易完成的东西,我都天生拥有跃跃欲试的心动。亏得这一心动,让我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也让我打开数学建模之门。刚开始的一年,是对数理知识的巩固和简单数学模型的学习,相对较为枯燥。有时甚至想过放弃,可偏偏有一颗不甘的心。如今只能说,还好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许多人记住我、认识我,是由于数学建模带来的获奖的荣誉。于我而言,数学建模更多的是艰苦努力,还有我的导师,他教会了我太多太多。

当同学们看电影、逛街、玩游戏时我们却来到机房面对电脑,面对拥有无数可能的算法,面对无数的代码、让人头痛的程序,日复一日;放假了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回到家里,独在异乡的我们继续在机房挥汗如雨继续无尽的学习。夏天为了能安静地思考,我独自来到楼顶,三四十度的天气一坐便是三四个小时;冬天,为了赶进度,让后续工作不受影响,我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守在电脑前,双脚长满冻疮,直至比赛结束才感到肿痛。

我是一个追求完美且固执的人。第一次参加数学建模比赛,这份固执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痛,似乎付出了很多却收获甚少。也是这份痛打醒了我,最终我们获得了2014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赛区二等奖。

第二次的比赛是美国 (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天四夜的比赛中,只有第一天稍事休息,接下来72 小时不眠不休连续奋战,不断拼搏,最终获得了一等奖。很多人问我:不累吗?累,很累很累,比赛结束家里来电话,不到一分钟的通话还没来得及挂断,我已睡着。比赛中的我没有理由,不允许自己停下,我没有办法一次性完美,但我更没办法说服自己那颗追求完美的心。这一次,我知道没有最优只有更优,只有不断改进方能进步。

最后一次比赛已是大四伊始,或许也是我最后一次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的比赛没有那么慌乱,一切按计划进行。每天两小时睡眠,没有闹钟没有人叫你,到时间必须起。紧赶慢赶,终于较为满意地完成,获得了2015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没想到的是,我竟然犯了个常识性的低级错误,将东西经符号写反,虽然成绩没有受太大影响,可是 “细节决定成败”已深烙于心。

核能梦与数学建模如何联系?普遍意义上来说数学建模贯穿所有学科。众多理论似乎都只有上升到数学模型的高度,去进行推导并符合事实后,才更易被大众接受并成为经典,核科学亦然。此外,数学建模于我,更是我核能之梦的助推器。

人生需要担当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人生不可能如此完美。由于种种原因,我不得不放弃入学之初的考研计划,而踏上实习和工作之路。

一场面试,七日七夜未眠,面试场景不断浮现。在面试官的问题之下,我觉得我的核能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忽闻奶奶离世,匆忙回家,经历生离死别,奶奶还未入土便匆匆赶回来参加校园招聘。人生需要历练,我已学会担当。

而今,面对家庭的变故,我清醒地知道,现在的我与之前的我,区别在于现在的我敢于正视现实,敢于直面困难。数学建模、核能梦更加磨砺了我坚毅的性格,让我有勇气笑面人生。

兜兜转转,我已不在原点,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未来,在路上。核能梦,我的梦。志核梦,在前方。努力不放弃,成功不遥远!

师长点评: 因热爱而学习,因孝顺而担当;因梦想而步履稳健,因坚持而成绩斐然。性格坚毅的女生,不惧科学之峰而挥洒汗水,身材娇小的女孩,心中仍有爆发的小宇宙。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核工程与新能源技术系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 郦文忠


相关推荐